王明鉅:不知病因不明診斷,只好胡亂投藥的衛福部。


衛福部準備刪除醫院評鑑裏面對於醫院中,根據病人與病床數量,到底要聘用多少位護理師、藥師、醫檢師、治療師等等等醫事人力的評鑑基準。
衛福部的理由是,因為四年一次的醫院評鑑時醫院會作弊造假,因為這個數字是一年到頭時時刻刻都要符合的。所以乾脆取消評鑑裏的這些要求,改為把人力數字公佈在網路上,讓大眾來監督。試問大眾如何監督? 今天某醫院在網路上公佈它有1000位護理師,完全符合醫院評鑑的規定,請問衛福部,別說是社會大眾根本無法查證,就算是衛福部本身要如何查證? 到底醫院填報的數字是真的還是假的? 醫院會願意公佈每一個病房有多少護理人員,每一科的門診有多少護理人員,每一個檢查室有多少護理人員嗎? 那不是更大的營業祕密嗎? 能公佈嗎?
我昨天是強烈懷疑,但今天已經確信,衛福部是在醫院經營者的壓力之下,棄守要求醫院聘用足夠多醫事人力的評鑑條文。為什麼衛福部要這麼作?因為許多醫院真的找不到醫事人員了。如果因為找不到人而醫院就得關床關診的話,醫院的損失很大,病人因為得不到醫療服務,馬上就會向民意代表反應,衛福部也會跟著被K倒霉,所以衛福部準備乾脆刪除這些對於基本人力要求的文字。醫院老闆高興,病人沒差,只有醫療人員被犠牲。
如果這些評鑑條文的文字真的刪除了之後會發生什麼事?
醫院雖然明顯人力不足,但因為醫院評鑑已經不要求了,所以醫院不會因而關床關診,病人照樣收治照樣看門診拿健保給付。只是提供醫療照顧的醫事人力,從醫師、藥師、護理師、醫檢師到營養師全都仍然必須在人力不足的狀況下繼續在醫院上班,讓已經是血汗醫療的現狀更加血汗下去。
當然這些醫事人員可以選擇不要這麼血汗,於是離開這家醫院到其他醫院去上班。但是醫院不比各種公司,每個地區的醫院數量與醫院的設立都是被管制的。而且只要各個醫院的經營者之間有明示暗示的默契,醫事人員也很難在不同醫院之間自由謀職。有多少醫事人員會選擇離職,放棄收入比一般工作高,但是工作比過去明顯血汗的多,因而就不在醫院工作了呢?
這些文字真的刪除之後的最可怕結果是,目前已經在醫院工作尤其是私人醫院工作的醫事人員,將是最大的受害者。因為找不到醫事人員的醫院,從此拿掉了頭上的緊箍咒。再也不必因為一時人力不足而緊張。更不必擔心什麼四年一次的評鑑。反正一家醫院就算公佈它有護理師1000人,但是到底實際上真正有多少人在醫院工作根本無法查證。衛福部也只能查到有多少人把執照登記在這家醫院裏,到底有多少人是執照在人不在,衛福部也不知道。
所以如果衛福部是真心誠意地,要在平時就確實要求醫院要有該有的基本人力,所以採用了網路公佈這種方法的話,那就要在每個月檢視每家醫院的執業執照登記人數的同時,還要加上我臉書上一位朋友所建議的, 要把勞健保投保名單+領薪報稅名單同時一起檢視勾稽。就可以確認這家醫院真的有這麼多的醫事人員實際在工作,而不是造假。如果沒有這麼作,而任憑各個醫院自己填報,而且也不去作真正的管理的話,那豈不是以消除評鑑人力數據造假為名,卻反而由衛福部帶頭那些一心只想降低人事成本的醫院一起造假?
醫療崩壞造成的醫事人力嚴重不足的狀況,已經不是一天了。但是要解決醫療人力不足的問題,用醫院評鑑標準大放水的方式是絕對的錯誤。更是衛福部不想面對根本問題解決的行政怠惰。這就好像醫師面對心肌缺血的病人,不去想找出哪一段的心臟血管不通,不想如何打通血管讓血液暢流,只想用症狀治療讓胸痛不那麼痛的方式,來混過拖過撐過一段時間。
醫療崩壞的問題出在錯誤的健保制度。
如果衛福部真的要一意孤行硬是要把醫院評鑑的人力要求基準全部刪除的話,我想一定會引發醫事人員團體的嚴重反彈與抗議。因為醫事人員都會因為衛福部的錯誤又鄉愿的政策而更血汗。在這個民主時代,衛福部的長官們可要好好想清楚,到底是開醫院的老闆的票多,還是在醫院血汗上班的醫事人員票多。
如果真要解決問題,沒有快速解決方法,只有從錯誤的健保制度改革開始。再不改革,人力不足問題只是開端,不是我危言聳聽,台灣醫療的真正災難即將到來!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有夠「廢」! 盤點31個「 全球被遺棄的景點 」,台灣這個地方你去打卡過嗎?